什麼是腱鞘?

  • 腱鞘包覆在肌腱的外圍,保護肌腱
  • 中空管狀
  • 腱鞘內含有淡黃色的黏稠液體,潤滑肌腱使它在腱鞘內能夠流利的滑動
  • 支配著手腕指、足踝趾的靈敏動作,不受外層一些支持韌帶所阻礙

什麼是腱鞘膿腫?

  • 多數是由關節受傷或腱鞘受傷之後發現
  • 腱鞘內膜襯裡破裂,在腱鞘內所產生的囊腫,突出於關節或腱鞘附近

腱鞘膿腫的情形

  • 手腕處有硬物凸起
  • 皮下淺表成半球形狀隆起所致
  • 內容物似果凍之黏稠膠狀物
  • 腫塊大小不定
  • 外形呈半球狀,表面光滑
  • 皮膚顏色不變,不粘黏皮膚層
  • 腫塊前後推之不動,左右推之可移動
  • 會隨著手腕或踝趾的活動,而在皮下滑動
  • 初起質地較軟,按壓有如小球囊樣,富有彈性,日久則會變堅硬
  • 在出力或活動過於頻繁時才會產生痠軟疼痛
  • 壓的時候也會產生微痛的感覺
  • 日久不治囊腫會變大,疼痛程度也會增加
  • 小囊腫多半無痛或是當手腕彎曲時才會發現突起
  • 大囊腫除了隆起影響外觀,還會有壓痛感

造成原因

  • 當手部重複性、同一方向且持續某一動作,關節囊的稠狀關節液會被擠出,導致腱鞘囊腫
  • 有些老人家因過去經常必須蹲著工作,除膝蓋容易引發退化性關節炎,也可能有膝窩囊腫問題。
  • 處於工作、繁忙家務時期,且女性肌肉力量較弱,當反覆且同一動作時,容易產生腱鞘囊腫症狀
  • 由於局部長期勞累或損傷所造成

科學層面

  • 所謂「腱鞘」,是中空的膜狀構造,長條型肌腱可在腱鞘中滑動
  • 壓迫到肌腱或神經時,就會感到痛或手麻。
  • 囊腫發展緩慢,但偶而也有會突然出現的,大部份皆由急性或慢性的腱鞘炎發展而來

常見案例

  • 多發生於腕掌部手腕手背內,腕部橈側(大拇指側)及手部掌指關節、足踝部等部位也可能發生
  • 發於20~40歲的人
  • 女性居多
  • 腱鞘囊腫問題發生在經常使用手部工作的人
  • 多見於婦女或患部用力活動較多的青壯年

實際例子

媽媽:女性手部肌肉力量較小,抱小孩、幫小孩洗澡,或手拿拖把等打掃、煮飯,都很容易導致腱鞘囊腫。

美髮師:都會導致手部過度用力,形成腱鞘囊腫。

廚師:拿鍋鏟翻炒,造成手腕過勞。

上班族:打電腦,如果手肘部位沒有適度支撐、懸空,手腕用力,再加上手指不停敲鍵盤,造成腱鞘囊腫。

病患可依據腫囊的嚴重程度來判斷應對的方案:

  1. 適度加壓:若囊腫初期小於1公分,可運用彈性護具稍微施壓,搭配適度休息、避免過度使用患部,可望等待囊腫自行消除。
  2. 針筒抽吸:較大的囊腫可採用針筒將組織液抽吸出來,讓囊腫消退,但此種做法的復發率較高。
  3. 開刀手術:針對患部進行手術切除囊腫,以根治病因,復發率也相對較低。

治療處理方式

  • 西醫則以手術的方式,將患部用刀切開,清除囊腫內的滑液。
  • 中醫治療法以弄破囊腫為主,常用療法有以下三種:

1.用手法直接於筋瘤上扣擠將筋瘤壓破,內容物滲出於皮下自行吸收。

2.消毒完全於針筋瘤周邊,用毫針3~5針,自筋瘤周圍向根部針刺,筋瘤上用艾條灸。一般五、六次治療可痊癒。

3.火針法,局部消毒後將三稜針用酒精燒紅,當即直刺,即見膠凍狀物漏後,加壓使內容物從針孔處排盡,用優碘消毒加壓包紮針處

無論手術還是非手術治療,治療後均有復發現象,故建議可在相關部位使用貼服式遠紅外線,幫助傷口更快速的復原,也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預防感染。尤其年長者的循環系統更已經沒有年輕人的那麼好,因此可以藉助這些高放射率遠紅外線為他們的傷口做更優質的修復以及更良好的保護。

雖然腱鞘囊腫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會造成許多的困擾,所以必須趁早作預防及治療。若是從事勞動或長時間工作的人平時應注意時間的調節,切忌過度作勞,必要時可配帶護具,加強維護關節韌帶,則可避免因工作不當所造成的傷害,如以感到不適就應休息或請教醫師,以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