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一直感覺到麻痺,究竟發生什麼事?

你的手指是否也經常感覺到麻木?騎車、拿東西、甚至是睡覺都覺得整個人很不舒服?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希望以後碰到的人知道應該怎麼做。

之前因為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感覺到異常的麻木刺痛,而在家休息幾天不出門。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平時在騎機車等紅綠燈的時候右手會麻痺得失去知覺,讓我非常痛苦,所以請幾天假在家裡養病。不料,情況竟然越來越嚴重,就連中指和無名指也陸續感到疼痛,而且情況惡化到一整天都麻,最困擾的是半夜突然被麻醒,然後就很難再入眠了,接下來一整天做事都沒精神。

在難以忍耐疼痛之下,我終於到附近的診所詢問醫師了,醫師初步診斷出我這是腕隧道症候群。聽到這個名詞,頭上頓時多了幾個問號,醫師接著說我的病情有些嚴重,需要趕緊帶上手腕護具做矯正動作,這時我就忍不住拋出一連串的問題,希望可以趕快了解我到底怎麼了。醫師可能見我著急,便是用他冷靜的口氣說腕髓道症候群不會對生命構成威脅,所以讓我別擔心,待我心情平復后,耐心的為我的疑問一一解答。(以下部分是我在網上找到的更詳細的資料)

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手上的正中神經在經過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受到位於神經上方的韌帶壓迫所造成的臨床症狀。所謂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腕隧道症候群是上肢最常見的神經壓迫病變,一般好發於中年病患,女比男多約為4比1,兩手發生的可能性大於十趴。

腕隧道症候群通常發生在需重複手腕動作的人身上,如:繪圖人員、打字員、家庭主婦、機械維修員、木匠、羽球員等。懷孕的婦女、少數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以及洗腎患者,都可能罹患腕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於慣用手,且會因為工作上的重複動作而加劇。

腕隧道症候群該怎麼辦?

輕度腕隧道症候群可以採保守療法,治療方法包括避免過度手腕動作、服用抗發炎藥以及佩戴手腕護具。使用手腕護具可減少過度手腕動作,必須持續使用2-4周。對於嚴重的腕隧道症候群或是對保守療法反應不佳的病患,必須考慮外科手術切開腕隧道之韌帶以減輕正中神經的壓迫。手術后,腕部的血液循環較差,建議可以藉著貼服式遠紅外線幫助腕部促進血液循環,進而使傷口更快速痊愈,事半功倍。

簡單手腕護具就足夠了嗎?

當然除了手腕護具之外,遠紅外線也是個不錯的療法。臨床實驗證實,遠紅外線可以深層溫熱局部并加速循環,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現象,因此可以有效減緩腕髓道症候群帶來的麻木刺痛感,但這純屬為輕度症狀的治療方式;嚴重的話,還是必須依靠手術治療。“這種貼服式的遠紅外線也不貴,六千就有了。如果經濟負擔得起的話,還是建議買一塊遠紅外線治療片使用。”

http://www.harukifir.com/

以下為網上資料

原文網址: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444
Prevention 預防
• 從事手腕吃力重的工作者,宜維持適當休息,並進行手部運動,以減輕手腕壓力及增加手腕部軟組織的延展性與柔軟度。
Treatment 正確治療

  • 找出造成壓力的主要原因並加以改善。讓手腕多處於自然放鬆狀態,避免手腕長久處於彎屈位置。
  • 使用手腕固定副木(可由職能治療師以熱塑性塑膠量身特製),或市售的副木型護腕(請參考第九六頁)加以保護,減輕患部壓力。
  • 藥物治療: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肌肉鬆弛劑、維生素B1、B2、B6、B12製劑,協助神經修復。
  • 物理治療:熱療、蠟療、超音波、電療。
  • 必要時可由有經驗的醫師精確地在橫腕韌帶下局部注射,以減少腫脹壓迫。
  • 經保守性治療無效或有顯著肌肉萎縮者,則建議手術治療。包括傳統手術法或內視鏡微創手術,效果相當好。

認識腕隧道掌控手部的重要神經就在其中!

正中神經(Median nerve)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感覺和大拇指對掌肌,是管控手部功能的重要神經。當它經過手腕時,會穿過由「腕骨」與「橫腕韌帶」圍繞構成的「腕隧道」。

此構造可能因為體質改變(如懷孕或停經前後的婦女)、外傷、反覆受壓受力(如揉麵糰、做家事、手洗衣服)、長時間捉握物品等等,造成軟組織腫脹、滑液囊發炎,以及良性腫瘤(如腱鞘囊腫),使隧道變得狹窄,進一步擠壓到正中神經,而導致「腕隧道症候群」。

除了臨床症狀與評估外,神經傳導檢查可提供更確切資訊,讓我們確定神經壓迫部位及了解病情的嚴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