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了上半輩子,小心膝蓋折磨你餘生

高放射功率遠紅外線科技帶給病人們巨大的貢獻,但我們都還沒準備好。身體帶來的疼痛往往讓人痛不欲生;辛苦工作了大半輩子,為什麼要讓病痛奪走我享福的時光?如果你也是膝蓋關節炎患者,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如何擁有健康的膝蓋】,你準備好了嗎?

7.膝關節是人體中結構最複雜的關節

主要構造包含大腿骨、髕骨、前後十字韌帶、軟骨及脛骨。髕骨一般稱為膝蓋骨,位於股骨及脛骨之間,可上下移動的倒三角形骨頭;前後十字韌帶連接股骨與脛骨,有穩定膝關節的作用,可以防止脛骨過度移位;脛骨上端膨大,上有軟骨,左右各有一半月板,他們吸收關節活動的壓力。

之所以是最複雜的結構,是因為膝蓋的活動彈性很大,它負責控制我們行動上的加速、煞車、轉彎、跳躍種種功能。能者多勞,功能用途多,自然就容易受損了,而膝蓋受損很可能進而造成膝關節發炎。

6.膝蓋發炎症狀,你是哪一種?

原因 治療方式
退化性關節炎

(常見疾病,多發於中年人身上)

年齡、老化因素、體重過重、膝周圍韌帶損傷、非感染性骨壞死、血友病、神經病理性關節疾病等 1. 避免過度使用關節頻率,多休息

2. 控制自身體重,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3. 多做衝擊性較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騎腳踏車等

4. 穿戴護具

髕骨韌帶發炎

(常發生於運動員身上)

主要是因為過度使用:頻繁的跳躍或隨時變換前進方向的運動。反復加速、減速或重覆的跳躍落地讓膝蓋有高衝擊性的運動如打籃球、排球、舉重等運動使髕骨肌腱承受莫大的壓力,導致肌腱損傷 1. 訓練時,多注意腳裸的活動和身體的姿勢

2. 做運動前暖身、伸展和運動后的收操(尤其股四頭肌的部分)

3. 受傷后,應適當休息

4. 多做下肢的拉筋,多專注在股四頭肌離心收縮訓練

5. 穿戴護具,避免二次傷害

鵝足肌腱炎及滑囊炎

(常見於路跑選手及自行車車友)

通常是扭傷等外傷或膝部關節彎曲次數過多,內側壓力及張力增加,鵝足肌腱過緊、對於鵝足滑囊過度摩擦所致 1. 避免過度使用關節頻率,多休息

2. 對疼痛部位使用冰敷

3. 盡量避免蹲踞及膝部過度彎曲的坐姿,如盤坐、跪坐等

4. 做半腱肌的伸展運動,減少鵝足肌腱群的張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於中年女性)

至目前為止,尚未找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原因。有研究顯示,遺傳和身體不正常的免疫反應也可能是造成的原因 專家建議:

1. 少喝碳酸飲料,多喝綠茶

2. 均衡攝取好的油脂,以蔬菜、豆類和水果為主的健康飲食方式

3. 適當的冷、熱敷

痛風 平時攝取過多的肉類和海鮮使得體內產生太多的尿酸,身體不能有效的把尿酸排出體外的時候,多餘的尿酸就會變成結晶陳積在關節,導致急性的發炎反應 1. 減少攝取肉類、海鮮類以及內臟類食物

2. 每日攝取充足的水分

3. 多進行輕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

4. 可使用遠紅外線治療

5.你不經意傷害膝蓋的6個舉動:

避免以下情況 – 讓膝蓋成為你最好的夥伴,不是負擔。

1.激烈運動

日本脊骨神經醫學專家檜垣曉子表示,高強度的運動會造成肌肉疲勞,若是沒有經過妥善的休息,肌肉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膝蓋,就會讓膝蓋的負荷增加,造成膝蓋疼痛,甚至會造成關節軟骨磨損。

2.突然超過平常運動量:

突然讓肌肉的負擔超過進行習慣量,也容易造成膝蓋疼痛。例如平常很少運動的人突然去爬山、慢跑等,這樣會讓臀部、腿部等處肌肉僵硬緊繃,造成支撐膝蓋的肌肉平衡失調,讓關節負荷增加,導致膝蓋疼痛。

3.大腿肌肉衰弱:

如果平時的運動量或鍛鍊不足,會造成大腿肌力不足,肌肉難以支撐身體重量,就會加重膝蓋的負擔,長久下來就容易造成發炎、疼痛。

4.不合適的鞋子:

不合腳的鞋子或是高跟鞋,會讓膝蓋間接地承受更多壓力,造成疼痛。

5.地面容易滑倒:

砂礫道或是地面濕滑容易跌倒,而我們的身體為了防止跌倒,會自動透過劇烈的動作試圖平衡、維持穩定。但這種突然間強烈控制身體的動作,會帶給膝蓋很大的負擔,造成疼痛、扭傷、甚至韌帶受傷等傷害。

6.肥胖:

即使只是走路,膝蓋也要承受自己體重3倍的重量,如果胖了10公斤,就等於是增加膝蓋30公斤的負荷,久而久之,膝蓋就容易發炎、疼痛。

原文網址: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267

4.膝蓋也像肌膚一樣需要保養

想要避免膝關節炎上身,時常伸展膝蓋後方,並適度按摩、放鬆這個部位的肌肉,可謂保養膝蓋的關鍵。羅永武博士建議,預防膝關節炎發生,民眾不妨可適度從事下列4個肌力運動,來訓練膝蓋周圍的肌肉,有效幫助吸收膝關節所承受壓力:

運動靠牆蹲站

這個動作能在不給膝關節帶來壓力的情況下,訓練大腿肌肉。

做法:身體背靠著牆壁,雙腳與肩同寬,彎曲膝蓋,慢慢地沿著牆壁往下蹲,直到自己可以穩住身體時停止。維持姿勢6~10秒,再慢慢站起來,重複進行10次。

運動坐姿伸展腳踝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股內側肌(大腿內側的肌肉),股內側肌是穩定膝蓋骨的重要肌肉之一。

做法:

1.坐在床上或地上,雙腿伸直,雙手放在背後,在膝蓋下放置枕頭或毛巾。

2.膝蓋用力壓枕頭或毛巾,一腳腳尖往身體方向拉,另一腳腳尖則往前伸展。維持此姿勢6~10秒。左右重複進行10次。

Tips:用力時,要感覺整個腿部用力壓地板。

運動仰臥抬腿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腿部肌肉,膝蓋疼痛的人也可以做這個動作。

做法:

1.躺在地板上,左腿曲膝,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2.腹部用力,將右腿抬起,直到與曲膝的左腿之膝蓋同高,維持此姿勢6~10秒。左右重複進行15次。

運動膝蓋按摩

藉著用手按摩的動作,改善膝蓋的柔軟度,對於彎曲與伸直膝蓋都有幫助。

3.膝蓋疼痛,煎熬難耐,醫師推薦遠紅外線

足夠的休息可以幫助減輕疼痛。除了透過休息和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冰敷緩解,其實遠紅外線治療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各大醫院診所都陸續開始引進遠紅外線(Far-Infra Red)科技,由於早前遠紅外線還是非常罕見的科技,也只能少量購入昂貴的遠紅外線儀器使用。在FIR科技越來越普及的時代,相信對於遠紅外線你也不會陌生。遠紅外線被各界廣泛使用,醫療界也開始研發出價格比較親民的遠紅外線醫療產品。像是最近因遠紅外線放射功率頗高而聞名的貼服式遠紅外線HARUKI為例,價格適合一般民眾選用,隨手可得,意味著遠紅外線已不再是什麼稀世之珍了。

2.膝蓋關節炎VS遠紅外線

遠紅外線的確在醫療和保健上可以為我們的身體帶來許多幫助,包括活化細胞、消除疲勞、消炎消腫等。臨床試驗證實,貼服式遠紅外線直接貼在膝蓋上會將患部的溫度提高后,活動力會變慢,使得發炎症狀得以有效改善,治愈臏骨韌帶發炎問題。遠紅外線還能幫助平衡身體的酸堿度,擴張血管,加速代謝循環,預防或改善因尿酸或酸性物質引起的關節疼痛疾狀,進而改善痛風引起的膝蓋關節疼痛問題。

1.遠紅外線應用及原理:

http://www.far-infrared.info/subject/remedy.aspx?item=24

從科學的觀點看遠紅外線

遠紅外線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光線,它不同於一般紅外線(近紅外線)對人體僅有熱療效應;它經由特定的紅外材料可高效率地將周遭的熱能轉換成遠紅外輻射線;而特定波長範圍的遠紅外線可被水分子及生物體內的有機分子吸收,因此可以將能量傳遞進入體內,誘發產生一連串對人體健康有益之生理作用。利用這種機轉,遠紅外線可被廣泛地應用在醫療保健上,稱之「遠紅外線照射療法」

復建新途徑 理療新器具

1) 治療目的

  • 加強肌張力,增加活動範圍,防治肌肉萎縮。
  • 改善血液循環,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過程,促進肢體關節功能恢復。
  •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強組織營養,促進傷口癒合。
  • 緩解疼痛、消炎、消腫。
  • 解除肌肉痙攣。
  • 緩解骨病變之酸痛。

2) 特點

  • 效果優於熱敷及烤燈,無燙傷之虞,可避免傷口感染機會。
  • 低功率密度 ,安全無虞。
  • 經由共振傳遞(Resonance)可達深層組織。
  • 可配合針灸。
  • 無電刺激之不適感。
  • 簡易操作、系統穩定、耐用。

點 擊 我

貼服式遠紅外線Haruki

10天的試用時間,立即來領取你的遠紅外線吧!